【开栏话】为进一步深刻理解“应用型”办学定位的重大意义,全面理解掌握内涵和要求,使广大师生在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真正统一起来,决定即日起在学校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应用型”大家谈》,集中刊发各院系(中心、部)主要负责同志署名文章。
中药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品种、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其涵盖了本草文献的挖掘整理及临床应用、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药真伪鉴别、药物作用机理、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中药炮制制剂等内容的中药学知识体系。甘肃省是中药资源大省,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省、市也都把中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中药学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在中药学本科专业教育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并贯彻“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和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努力提高中药学人才培养质量。
一、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本科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并能把发明、创造转化成实践,主要承担转化应用和创造实际价值任务的人才。医学本科教育是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要保证本科培养质量,就要努力创建与本科教育相适宜的教学过程。医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由叁方面要素构成。第一是知识构建,医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丰富而全面的综合知识,这不仅是应用型人才提升医学专业水平的必备因素,也是个人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二是能力培养,医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复合能力,即对医学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第叁是素质品质,医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应当具有适于创业的专业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以上叁者相互依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构成医学本科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叁要素组成的培养结构。
我院中药学专业自开办以来,已经为甘肃医药事业培养了叁届中药学专门人才,为甘肃中药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因此,不断改革中药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优化调整课程体系,不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也是中药学专业自身发展和造就高素质中药人才的现实需要。
二、调整课程体系“厚基础”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如何使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既有别于传统中药学教育,达到改革与创新的目的,又有别于现代药学专业,以保持中医药学的传统特色和精华是一项挑战。因此,深化本科中药学专业教学改革,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调整优化的研究与实践,完善本科中药学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造就高素质中药学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药学专业质量标准》,参考兄弟院校中药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我们广泛调研药检所、医院、药企、毕业校友,征求意见和建议,不断修订中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中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修订和调整,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和重组,重点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加强素质教育,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完善了基础课、实验课、选修课课程体系,精炼和确立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从而构建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达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1.坚持医药结合重传承。祖国传统医药学历史源远流长,医药同源、相辅相成,出现了诸多善医又善药的古代名家大医,如葛洪、孙思邈、李时珍等先贤医家即为典范。我校中药学专业创办之初,即坚持依据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秉承以中药效用为核心,以临床中药为龙头和纽带,以服务医药实践为最终目的的宗旨。在课程设置中开设《中医学基础》《方剂学》等专业基础课程;规定了课时数及比例使之有别于药学而保持了中药学自身的特色。
2.构建知识体系夯基础。中药学不仅仅是指局限在中药的功效及临床应用,而应涵盖中药的“识药、辨药、用药、制药、研发”等多方面知识,专业课程设置应包含中药基本理论与临床应用、中药来源与鉴定、中药炮制与制剂、中药药理与毒理、中药化学等五个方面内容的系统知识。
对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和重组,调整基础课、实验课、选修课结构,完善课程体系。注意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精简融合相关课程内容,注重中药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构建以中医药学为主干,以化学、生物学和基础医学为基础,强化专业基础课,开设《高等数学》《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微生物与免疫》《药理学》课程;以外语、计算机、医药文献查询为支持工具,辅之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课程体系。因此我校自本科教育开始,主干课程就涉及了《药用植物学》《临床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等课程,从而为建立中药本科主干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
叁、优化教学内容“强技能”
中药学专业各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及时反映和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中药学专业教育的目标和社会的需求及时进行必要调整、补充新的内容,使课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反映出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体现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1.重视能力培养促教改。在教学内容方面,突出各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师讲授基本的和共性的部分,减少讲授个性的和特殊性的部分;课堂讲授要精讲,讲方法、讲重点、讲难点和疑点,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在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及时讲授反映专业前沿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联系的教学,突出实践对促进知识理解和掌握、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合甘肃省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和中药产业的需求,理论教学中融入甘肃特产药材和民族药知识,丰富教学内容,突出地方特色。教学过程加强对中药的功效、鉴定、种植、采集加工、养护、炮制、质量分析、提取工艺、中药制剂和中成药的生产研究、强化中药安全性评价、中药临床实践等知识的讲授。
通过临床中药学等教学,及时、准确、全面地将中药知识(古代先贤经验、现代研究进展等)转化到临床及生产实践中,重点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确保中医临床用药合理及中药生产安全质优,确保中医药临床疗效。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2.强化创新创业重实践。中药教育注重实践历史悠久,学院自首届本科中药学专业开始,在第四学期末安排两周的《药用植物学》野外采药实践课,学生一面认药、采药,一面制作腊叶标本,同时由教师讲授中药鉴别、栽培、炮制、药性等知识,野外采药实践课既锻炼了学生,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又为中药学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扎实基础。我校中药学专业在创办之初,即强调“早实践、多实践”,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本着“实践创新”的教育理念,探索形成以“实验课程体系、大学生创新实验平台、实习实训基地”为一体的中药本科实践教学模式。
重视毕业实习的开展,加强实习检查,及时与实习单位、实习同学沟通反馈,切实抓好后期教学实习质量,在实习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实干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成为复合实用型人才。结合社会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假期到药材市场调查,使学生提前接触药品生产、流通、管理第一线,不但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又能更地了解目前药品的质量及市场流通情况,增加学生对社会际情况的了解,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促学生个性发展“宽口径”
要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就要努力创建与之相适宜的教学过程。通过开设《中药古典医籍选》《中药生理生态学》《中药资源学》《中药治疗学》等课程,满足了学生能力拓展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学生毕业后部分到医药公司从事营销工作,增加了《药品市场营销》选修课程。
增加学生毕业实习前的岗前培训。为了加强学生热爱中药专业和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在学生毕业实习前开展实习前教育培训,邀请校内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和专家分别做实习前综合技能培训,邀请医药生产公司、营销公司、食品药品检验所等单位专家开展讲座,使学生了解实习单位的情况和实习要求,从而尽快适应实习岗位,安心实习。医学本科教育强调的是宽口径教育,是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因此,高等教育应该全面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及时反映医学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本学科的前沿知识,结合新医科要求,体现现代科学、多学科之间知识交叉渗透所形成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培养适应中药现代化和产业人才需要的本科中药学专业,构建适宜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体现传统中医药理论特色和中药现代化的要求,有着70余年办学历史的麻花天美星空果冻糖心,秉承“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甘医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改革创新、砥砺前行,一定能谱写出本科教育教学美好篇章,为甘肃中医药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中药学专门人才。(作者系麻花天美星空果冻糖心中医药系主任)
初审:陈 斌
终审:韩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