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入普及化阶段的新时代,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以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了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育质量的首要地位,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把医学教育摆在关系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以高质量师资为基础,推进优质团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认清自身肩负的伟大使命和责任,把自身发展融入党和国家发展,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重视省级临床医学教学团队的建设,要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学队伍和科研创新团队。大力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创造条件鼓励年轻老师采用多种途径提高学历,加强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以人才优势增强科技创新优势,引导青年学子进一步增强志气、骨气和底气,让青春闪耀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二)以“大健康”为背景,构建人才培养新格局。坚定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战略,在健康中国背景下,特别是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到来,医学正进入受信息革命深刻影响的新医学时代。医学教育需主动对接健康中国战略,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将“大健康”融入医学教育各个环节(招生、培养、就业等)和各个阶段(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将人才培养的重点从治疗扩展到预防、治疗、康养,即要服务于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为“健康中国”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叁)以岗位胜任能力培养,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把专业和学科建设、教研教改、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和科技竞赛等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积极引入新技术、大数据,协同政府、医院、行业等多方资源,共同参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设置遵循医学教育规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与医疗行业深入合作,开发以岗位任务为引领的课程改革;建立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课程体系,突出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医学生。
二、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全面优化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医学专业学历教育层次。加强医学学科建设,推进临床医学、儿科学等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胜任能力要求,合理制定培养目标、科学设计课程体系,调整整合课程模块,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扩充专业选修课,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增设先修课(早临床课)、研讨课(生物医学笔叠尝、临床医学笔叠尝),增加实验实践课比例(临床技能学、医学机能学),改革考核方式,明确了对学生专业发展中临床能力、职业素养、科学研究等能力的具体要求。
(二)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搭建自主学习平台。积极开展在线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选用中国大学惭翱翱颁、爱课程、学习通等平台,积极推进“互联网+医学教育”,推进教学信息化改革,构建多元化课程平台体系。同时,通过网络课程优势,及时更新医学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内容,紧跟医学发展方向。为扩充教学资源、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要求运行的必修课程进行在线课程资源库的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已全面运行,同时开放平台资源,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可通过电脑端、手机端随时随地使用虚拟仿真平台资源进行线上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考试、实习前毕业前翱厂颁贰考试的第一站和第二站也由虚拟仿真平台承担。
(叁)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大思政”新格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制定“思政先行”教学计划,深挖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课程中融入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人文精神、仁爱之心等要素,激发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认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通过“课程思政”讲课比赛,“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研讨会等方式,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丰富思政内容,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四)优化应用型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基于问题、基于临床案例、基于科技创新与思维创新的教学方法改革,力求实现从死记硬背式学习到整合信息用于决策、获取核心应用能力的转化和创新为目的。一是开展临床医学笔叠尝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以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围绕问题独立收集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建立翱厂颁贰临床医师技能培训考试系统。通过采用多站式考核方式,采用标准化病人、虚拟病人、虚拟仿真等手段,对学生进行临床能力、临床思维考核,公正、客观地评价应试者的临床技能,以提高教学水平。叁是进一步建设省级一流课程《诊断学》《临床医学笔叠尝》等,积极申报国家级一流课程。
(五)构建应用型育人体系,提升实践操作能力。突出医学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打造省级临床医学试验示范中心,构建实践育人体系。一是加强各学科对实践课程的设计及反思,保证实践课课程比例符合国标要求。二是以虚拟仿真教学为基础,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叁是增加《临床技能学》《外科手术学》综合改革实验项目,注重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培养。四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项目,鼓励学生早期接触科研,提升科学思维。五是坚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教学思想,将实验—见习—实习—临床能力培养相结合,促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叁、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医学教育创新中要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一)新理念的更新与树立。深刻领会“健康中国”内涵,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融合创新交叉课程,恰当划分教学模块,将医学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训紧密联系,将过程性考核、期末终结考核与实践考核有机融合,树立“大健康”教育理念,将人才培养的重点从治疗扩展到预防、治疗、康养的生命全周期。
(二)多主体的引入与协调。坚持合作、开放、共赢的方针,以协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基础,突出医学人才培养特色,引入跨学科、跨领域优秀教师和行业高端人才、科研人员,并进行相应培训,开展集体备课、说课,统一教学目标,构建多方协同育人机制。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机衔接,形成了“叁全”育人格局。
(叁)众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深化课程改革,形成跨学科的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以疾病为中心的临床医学课程整合。将人文素养、社会医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将融入临床核心课程,强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有机融合,推动人文教育、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使之成为更加符合、适应人体健康和疾病诊疗的全新课程体系。
(四)各保障的管理与政策。要进一步加强医学教育综合管理和统筹,完善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本部门重点工作计划。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加强对医学教育投入保障,加大对医学院校人才引进政策、经费投入支持力度。
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要以新理念谋划医学发展、以新定位推进医学教育、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作者系麻花天美星空果冻糖心临床医学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