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言
课程建设是高校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为了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地方应用型高校必须构建符合学校自身定位的课程体系。公共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学科交叉渗透、优化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公共课程必须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明确目标、凝聚共识,理清思路,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切实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公共课教学的全过程,使公共课教师潜心于教育教学,自觉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当中,促进公共课教学的持续发展。
二、公共课程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公共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中任何专业或部分同类专业的学生都必须修读的课程。它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一)公共课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课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加强公共课建设是健全本科人才培养,确保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二)公共课是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公共课建设是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公共课建设与专业发展建设相结合,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公共课教学应主动、有机地嵌入全校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要促进公共课与专业课的有效衔接,公共课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计要与专业课相互支撑,确保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叁)公共课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公共课承担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神圣使命,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和成才具有重要和独特的作用,是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渠道,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依托。全面加强公共课建设,对于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叁、大学公共课程建设具体举措
(一)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公共课教学质量
1.推进公共课特色化教学建设
加强省内外高校公共课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与研究,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公共课特色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升学、择业、创业和专业性质等个性需求,设置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的特色培养计划。
(1)大学外语课教学要积极引入国际化教学理念和模式,开设面向学生考研的专门课程,并对授课对象进行跟踪指导和效果反馈、系统总结,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
(2)公共体育课要不断丰富和创新体育专选课,开设丰富多彩的体育选修课。充分做好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促进与“阳光体育”等课外体育活动的对接和融合,将日常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纳入体育课考核范围。
(3)创新创业、就业指导课程,应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创业、择业的实际需要,结合学生学习阶段的变化,制定多目标、多任务、多模块的培养计划,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水平。
(4)劳动教育课程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通过劳动教育,让大学生领悟劳动的价值意义,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5)美育课程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6)鼓励老师开设以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通识类公共选修课程。改变传统“面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授课,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空间。
2.推进公共课课堂教学改革
(1)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不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广泛开展启发式、探究式、交互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
(2)加大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广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慕课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实现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数据跟踪分析,实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需求,结合跟踪数据进行教学反思和反馈,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3.推进公共课考试模式改革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相融合为原则,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强化过程性考核。改革考核方法,开展非标准答案考试,推动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单一考核方式向多种考核方式的转变。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考核结果与学生能力相匹配。
(二)加强课程思政,切实保障公共课育人作用
深入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找准课程思政融入点,将思政元素贯穿各专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课程规划等教育教学全过程。
自然科学类课程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
人文艺术类课程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体育课程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叁)加强团队建设,全面提升公共课教师教学能力
1.重视教师引进
根据公共课教学的实际需要和特点,引进相关专业教师,充实公共课教学队伍,保证公共课教师团队的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相对合理。
2.促进教师发展
(1)着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培训、进修、访学。
(2)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职能,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开展集体备课、团队授课和教学反思;加强教学研讨与交流;加强对青年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形成良好的传帮带氛围。
(3)推动公共课与专业课、公共课教学单位与各学院、专业增强联系与交流,在教学改革、课程设置等方面相互促进,共同破解教学改革面临的相关问题。
3.加强教学研究
促进公共课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论文撰写、教材编写、教改立项等教研活动,加强教学反思,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真正做到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同时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研究的系统化,努力促进研究的成果化。
(1)开展学习型教研。通过教研室学习、教学设计讨论、学生问题诊断、教学观摩、同行评教等交流形式,让教师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
(2)开展活动式教研。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把每一位教师融入到教学研究中去。如:研读一本教学专着,撰写一篇教学论文,设计一篇优秀教案,参加一项课题研究等,将教学研究渗透到每一次具体教学活动中。
(3)开展专题式教研。及时发现教学中遇到共性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开展专题式研究,群策群力,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反馈等情况,展开深入研讨,深入挖掘教材,大胆处理教材,共同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以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
(4)开展竞赛式教研。以教学创新大赛、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为契机,鼓励师生认真备赛、积极参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目的。
四、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公共课程要依据学校发展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制定公共课程教学大纲、选用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高质量教材,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出发,设置各类课程教学目标,有重点有目的的拓宽课程类别,挖掘学校特色课程,不断丰富完善公共课程体系,发挥其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作者系麻花天美星空果冻糖心公共课教学部部长)